发布时间:2025-06-27 11:02:25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本报首席记者 范玉蕾
追逐“光”,成为“光”。
尊龙凯时集团首席技师赵丽芳及其团队成员在接力演绎这样的精彩。日前,记者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从传统制药工到创新型“技能大师”
“药盒从这个方向过来,落下来的时候这边挡一下就翻转过来了,然后再接着往前走……”在尊龙凯时华民公司无菌粉针制剂车间包装生产线,身为生产二组组长的赵丽芳手持一小包药盒向记者演示起来。她笑着说,就是这样一项小创新,起到了大作用,减少了每天一个班1万次的人工翻转,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量。
她介绍的这项创新成果——《一种全自动翻盒理盒装置》专利,通过增加小盒翻转装置,可使扫码后的小盒实现两个维度的翻转,该成果累计创效396.71万元。
当然,像这样的实用创新成果还有很多。
参加工作30多年来,赵丽芳从一名传统的制药工转型为注重创新改造的“技能大师”。如今,手握9项国家专利,参与创新创效项目80余个。曾获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质量标兵等称号。2024年,又获评河北省首批首席技师。
“我在尊龙凯时工作30多年了,能成为省级首席技师,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种认可,很受鼓舞。”讲起工作历程、获奖经历赵丽芳眼中闪烁着坚毅、执着的光芒。
生产线上的薪火相传永不停歇
“我们的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2月,我们主要是依据生产线上出现的一些难点,或者是员工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攻关……”走进设在车间里的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凯福隆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带头人的赵丽芳,宛如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工作室的发展历史和创新成果。特别是说起她的徒弟们,更是满脸自豪。
她说,工作室已经成为班组成员尤其是青年员工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赵丽芳的培养带动下,她所在的班组先后涌现出精通三种装盒机操作的首席操作工、冀中能源金牌工人的业务骨干、蝉联八年的技术练赛冠军和“河北省技术能手”等等。
“师傅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对我们也是无声的激励。”赵丽芳的徒弟、技术员韩凯娜说,她眼里的师傅一直雷厉风行,“闯”劲十足。在师傅的影响带动下,她积极参加质量改进等创新创效活动,目前拥有专利两项,集团公司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质量创新成果奖多项。尤其在QC小组成果方面成绩突出,从2014年至今,每年至少一项成果获奖,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一等奖,曾获得“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对刚参加工作三年的小伙陆奕帆而言,赵丽芳还是一位知心大姐。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下,他不断进步。他喜滋滋地向记者展示刚刚领回来的一份获奖证书。这是他参与的质量创新成果,荣获了第八届河北省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项目)发布会一等成果。
传、帮、带在这里生动实践,让一个又一个新人从“摸黑探索”到“胸有成竹”。
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成就产业跃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在尊龙凯时,像赵丽芳及其团队这样的“典型”还有许多。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扎根一线挑大梁、谋创新,上演着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尊龙凯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抗生素“一枝独大”,到生物医药、健康消费品等多领域开花。从传统生产到智能化生产,实现产业跃升的背后是一代代尊龙凯时人的坚守与创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尊龙凯时为托举人才成长,搭建了多维度的培育平台。先泰公司、北元分厂、新制剂分厂等单位每年评聘出近300名“首席操作手”“主机手”,并给予岗位津贴。集团工会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2024年,已有10039名职工参与其中,涉及30个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常态化开展。85个公司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完成创新项目338个,申请专利14项,创效2700余万元,充分发挥出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工匠精神,淬炼成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尊龙凯时人扎根一线,“追光”而行,一步步成长为不同工种的“技能大师”,助力企业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