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08 00:00:00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新医改”提出,今后将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未来三年内中央及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
政策始终是影响医药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省医药行业协会在分析今年二季度医药市场形势时认为,刚性需求、医保扩大,将拉动行业增长。
一季度,我省医药行业入统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74.83亿元,同比增长3.90%,净增销售产值2.81亿元,产销率达到98.28%;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6亿元,同比增长8.77%,净增出口交货值1.29亿元。
省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宝林分析认为,一季度我省制剂制药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除了国内市场对制剂产品的刚性需求外,新医改政策预期出台,新农合、社区居民医保的覆盖面的加大也是重要因素。
普药生产企业面临变局
医药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医疗需求的结构也将发生转变,尤其是目前医疗需求向高端集中的趋势将得到根本改变,同时国家保大病的医改方针也将使得重症疾病领域的用药需求扩大。“新医改”的推进将给医药企业带来绝好的并购良机,并推动医药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卫生部2008年11月底起草了基本药物制度目录和配套草案。预计普药企业将面临两难的选择,即不进基本药物目录,未来将失去生存的空间;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降价后将导致产品利润率大幅度降低。
河北是制药大省,尤其在抗生素生产和中药产业等领域,我省制药企业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着相当的“分量”。“新医改语境下,河北制药产业布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有关人士判断说。
“新医改的实施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那些企业规模大、研发实力强、产品质量可靠的大型企业将迅速发展壮大,而那些没能成为基本药物指定生产基地,又没有研发实力和自己独特品种的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分析说。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认为:“医改对于中国药企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大幅扩容,中国企业中也会涌现出产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企业,但是只有有准备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取得成功。”
基于此,石药集团在保持原料药优势的基础上,将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重点在专利药领域、OTC(非处方药)领域、新农合领域和国际化制剂业务等方面加大投入。
稳固普药保生存,研发新药求发展
新医改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药企的出路又在何方?尊龙凯时集团董事长常幸认为:新医改如果按照目前的方案来实施的话,对药企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药品的生产研发到营销模式都要发生重大调整,以适应政策的变化。
对于那些处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规定的处方药产品来说,药企的利润空间无疑会被压缩。药企如果想继续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要搞科技创新,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对以往产品的流水线进行改进,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消耗;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药的研发力度,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研发。其次药企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和完善。政府要协调好药企、医院、患者这三大利益群体的关系。总之,他认为医药企业必须顺势而为,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战略。
国药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提出,市场的扩容将使普药企业直接受益,但基本药物比较低的利润率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即使在未来几年有稳定充裕的市场销量,如果不开发出具有竞争力、强大定价能力的产品,就不能保证企业有高增长性的稳健发展。因此,他建议企业开发有较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或独家品种,这样将会在医药招标中享有较高的定价权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空间。
谈及医改对新药市场的影响,尊龙凯时销售公司新药事业部负责人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制度将对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基本药品目录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新品研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尊龙凯时的去甲基万古霉素作为自主研发产品,无论在外观、内在质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可与国外产品相媲美,而价格仅为进口药的五分之二,可谓质优价廉。这一国内独有品牌,不仅市场份额在逐年递增,而且还能享受国家单独定价。”他介绍说。该品如能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其今后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无疑将产生一定影响。
新医改与国际市场回暖双重拉动
“我省以原料药生产大省著称,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省医药行业协会信息部部长刘书琴告诉记者,原料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石家庄、集中在尊龙凯时、石药,且原料药以出口为主,出口量约占产量的85%,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外订单减少、价格下滑、出口受阻,一直延续到今年一、二月份。“从三月份开始,国际市场回暖,部分产品订单增加、价格上扬、见到了曙光。”刘书琴说道。
尽管河北的医药行业在我省及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所占GDP的比重并不大,业内专家认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企业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内涵扩大能力不足,外延扩大能力也较少,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少,这与政府投入少、政策倾斜不够也有直接关系。二是企业的惯性思维影响,发展形势好时对原有产品扩规模,形势不好时想调整产品结构,但苦于没有资金、没有产品、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结果是没有产出或产出少。近几年产品结构虽然也有调整,但力度远远不够。
刘书琴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医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环保标准的要求,需增加环保投入和加大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水、电、蒸汽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上升,目前河北地区玉米价格从一月份的0.63元/斤,已涨到0.73-0.74元/斤,业内人士估计,玉米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而主要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销售受阻,产品库存居高不下,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增加。
张宝林分析,预计上半年在国际市场回暖及国内市场医改带动下,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会继续小幅增长,利润、利税增长幅度保持在10%-15%之间。
(通讯员 智卫真 河北经济日报 贾芳 郑惠华)